深圳横岗书写眼镜王国传奇,从眼镜厂到眼镜城,再到创建全国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横岗眼镜产业的进化链标志着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横岗眼镜产业的变之路,是深圳多个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其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横岗虽然是全球眼镜的制造之都,但与早期深圳许多传统企业一样,大多数眼镜企业是来料加工企业,生产眼镜多是贴牌,本土品牌寥寥无几。随着眼镜代工出口业开始由盛转衰,以及国内多个城市眼镜产业的前追后堵,深圳眼镜的产品加工定价权正逐渐失去。
与其为他人作嫁衣裳,不如知耻而后勇。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办鼎力为横岗眼镜企业搭建平台,从全球眼镜加工厂到创建本土知名品牌,从传统的贴牌到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同时,眼镜企业也在积极行动。
横岗眼镜,迎来了美丽嬗变,买电子到华强北,买眼镜到横岗来观念正深入人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名叫高华的港资企业来到深圳横岗,建起了第一家眼镜厂。不久,在它的带动下,高雅、星辉、雅骏等港资眼镜厂也陆续在横岗建厂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横岗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高档眼镜生产基地:目前共有眼镜生产企业400多家,年产眼镜超1.25亿副,95%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总产量的20%,占全球眼镜中高档市场份额的60%。
从眼镜厂到眼镜城,再到创建全国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横岗眼镜产业的进化链标志着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横岗眼镜产业的变之路,是深圳多个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其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蝶变
30年打造眼镜王国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带来了各种时尚理念,那个年代最流行的除了收音机、花衬衫、喇叭裤外,还有一件必备的配饰,就是蛤蟆镜,其实也就是墨镜的一种。龙岗区横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于致昀1988年来到深圳后,就一直在横岗工作,见证了这里眼镜产业的发展、壮大。
于致昀向深晚记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制造业整体向内地转移,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几家做眼镜的企业迁到深圳发展。那时候,横岗也掀起了一股招商引资的热潮。刚开始,只有一家眼镜企业过来投资,后来实践证明当地的投资环境确实不错,横岗这片土壤很适合眼镜行业的生长。于是第二家、第三家随着越来越多港资企业的进入,又带动了相当多的配套小企业跟进,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与发展,横岗的眼镜产业就越做越大了。
于致昀说,一个行业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当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与香港的联系紧密、交通方便;同时,眼镜这种传统产业又要求低成本,当时的厂房租金价格关内关外相差两三倍,在特区内租厂房一个平方米每月要三五十元,而在横岗只要七八块钱。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运输成本和租金成本较低的深圳横岗,就自发形成了一个眼镜行业配套的集聚地。
第一家到横岗建厂的港资企业是高华眼镜厂,占地3000平方米,有员工200多人。后来,高雅、星辉、雅骏等港资眼镜厂也陆续到横岗建厂。雪球越滚越大。初期的这批港资企业,培养了一批很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当熟练的技术工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后来自己出来自主创业,于是又分解出来了很多小的企业,逐渐发展到现在四百多家眼镜企业。
于致昀感慨地用一句话概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于横岗眼镜企业规模较大,生产技术、加工水平较高,产量、产值名列全国前茅,从业人员约10万人,横岗也因此获得了眼镜王国的美誉。
转型
从制造向创造升级
大约在2008年前后,眼镜代工出口业开始由盛转衰。更为严峻的是,国内其他眼镜生产聚集地已呈现追兵蚕食深圳眼镜产业领地之势。目前国内有温州、厦门、丹阳、鹰潭和深圳5大眼镜产业基地,以前深圳遥遥领先其他基地,如今这些基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发展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横岗的眼镜产业该如何应对?
转型升级是近几年来传统产业内讨论最多的话题,然而在传统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辉煌到尴尬、从熟悉到遗忘、从重生到再创,对于横岗眼镜未来的发展,设计师们发出了打造品牌自主设计的呼声。更有甚者直接跳出来,他们不甘心只为国际顶级奢侈品牌代工和贴牌生产,选择了自创品牌作为自己成就事业的舞台,陈锦辉就是其中之一。
陈锦辉是第一批来到深圳横岗的设计师,用他的话说,涉足眼镜行业纯属巧合。记得那是2001年的8月15日,深圳的一家眼镜企业在招人,我刚从艺校毕业就试了一下,香港老板让我画一副眼镜给他看看,结果画好后他说'不错,明天过来上班。从此,眼镜设计就成了陈景辉的正式工作,也是到目前一直坚守的职业。
陈锦辉告诉深晚记者,2005年因工作调动,他曾被安排到苏州丹阳。国内做得最专注做品牌最早是江苏。当时江苏的眼镜企业主要是做自己品牌,整个产品规划、设计,细化到系列的分配、适应的年龄段、销售群体、价格定位等等都很系统化。他们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做自己的品牌。
深圳最早的眼镜企业都是港资企业,他们的业务能力非常强,直接接外单来做,都是代工为主。换句话说,深圳主要是根据客人的要求,客人要什么东西就设计什么;江苏当时是按照自己的品牌,围绕这个品牌去做一些东西,包括它的元素,比如功能性。陈锦辉坦言,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外订单越来越少,尤其欧美国家。他们的单量好比一个款式从原来的1000副下降到现在300副,甚至200副。
陈锦辉表示,近几年,伴随着人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金融环境动荡等不确定因素,订单减少、利润日益微薄让众多眼镜生产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必须要提升眼镜产品的附加值,走产业升级之路,才有出路。
2009年,我在俄罗斯一家眼镜企业主要负责运营品牌,包括规划、设计、陈列、广告。当时我觉得这一块能帮人家做好,为什么不能自己做?所以我才要自己创业。2012年,陈锦辉决定带着几位设计师一同下海,可是创业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顺利。当自己创办品牌时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必须能够独当一面。资金链和客户源的维持,都得承受这方面的压力。
别小看一副眼镜,要质量过硬,就必须在工艺上不断地精益求精。陈锦辉表示,一副眼镜的制作要进行焊接、喷砂、精雕、打磨、总装等,要经历285道基本工序,全部完成需2个半月时间。在生产中只要有0.1毫米的误差,就会影响眼镜的对称和平衡。目前,陈锦辉所运营的公司在业内已小有名气,75%产品是销往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等国家,25%在国内运作。陈锦辉说:所有的成功来自九死一生的坚持。
铸造自有品牌,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近年横岗眼镜生产厂家已行动起来。去年底传来的一则喜讯让业内为之振奋:在有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奖2013年度的评选活动中,港资企业华强眼镜(深圳)有限公司品牌经理张锦培设计的MONO II眼镜,从全球51个国家共4352件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IF产品设计金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本土眼镜品牌。这不仅仅代表这款眼镜产品的杰出设计品质在国际范围内得到确认,还意味着中国眼镜品牌获得了设计与商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认可。
同时,柏琪眼镜在上海国际眼镜展上获得了最佳产品质量奖。横岗眼镜的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为推动横岗眼镜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眼镜高端形象,打造区域品牌,两年举办一届的深圳·横岗眼镜十大高端新品评选活动应运而生。首届评选活动中,评委们根据产品工艺、产品材料、产品结构、市场欢迎度、产品质量、产品创意设计、产品色彩搭配等参数进行现场打分。
今年的参评作品评委之一著名设计师田浩表示,横岗眼镜设计水平已经非常高,他期待横岗眼镜往高端化、小众化细分市场有更深入的发展。深圳服装协会会长沈永芳首次到横岗做评委的印象十分深刻,她表示横岗眼镜紧跟当今时尚潮流,期待打造成世界级的高端眼镜研发制造基地、时尚设计中心和品牌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