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孩子近视后,大部分家长都犯了这样的错!

【眼视光知识】孩子近视后,大部分家长都犯了这样的错!

孩子近视后,大部分家长都犯了这样的错!:近视度数是否加深,与眼镜没有多大关系,而是眼睛本身的屈光状态变化导致的。配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近视,而配戴正确的眼镜本身是不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合适度数的眼镜还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

  我国是近视大国,80,90后的近视率普遍偏高。许多近视的年轻夫妻开始担心自己的下一代也和自己一样摆脱不了近视的困扰。

  现在不少幼儿园会经常为孩子们做常规的视力筛查。一般认为,小班的小朋友视力的正常值是0.6,中班0.8,大班1.0,如果是低于这个值,可能就被认为是视力偏低了。前一阵举行的两会上就有委员指出很多孩子在上小学前就带上了眼镜,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近视?近视和遗传有关系吗?孩子近视后,家长应该怎样做才科学呢?

  孩子什么时候才会发展出正常视力?

  孩子刚出生时,眼睛的构造和大人似乎无异,但是视力却非常差,连视力表的第一行都无法辨认。出生后,受到周遭环境的视觉刺激,视力才得以发育。三岁的时候,视力平均发育到0.6,六岁进小学的时候,已经发育到和成人一样的1.0。这发育的过程如果受到阻碍,孩子的视力达不到该年龄应有的水平,就是弱视。

  父母有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调查显示,父母双方均是高度近视眼(一般指600度以上),遗传给宝宝的近视几率在40%左右;若其中一方高度近视,其遗传的几率可降到20%;但如果父母均是低度近视,遗传的几率要小得多。

  以上是遗传几率,在门诊中,3-6岁的近视宝宝,因遗传近视眼的占10%左右。有医师从上千份病历统计中观察到:儿童在5-10岁发生近视、散光,那么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多有近视、弱视、散光等眼病。

  因此,排除后天环境的原因,3-6岁的宝宝出现高度近视,其发生原因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近视,家长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确认孩子得了近视后,家长应该怎么做?许多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眼保健知识,对近视产生一些误识和偏见,并据此干预孩子的近视矫治。下面列举一些家长中常会产生的误识与偏见。

  误识一:孩子年龄尚小,无需配眼镜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小小年纪就佩戴眼镜,会被同伴嘲笑,还认为孩子长期戴着眼镜,近视度数会加深,眼镜就永远摘不下来了。

  真相:近视度数是否加深,与眼镜没有多大关系,而是眼睛本身的屈光状态变化导致的。配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近视,而配戴正确的眼镜本身是不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合适度数的眼镜还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家长和孩子都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佩戴眼镜这件事。

  误识二:眼镜不需要一直戴着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只需在听课看黑板,或是写字看书时佩戴眼镜即可,平常生活中可以不戴。

  真相: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眼镜需要一直配戴,这样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只有当近视度数特别小(小于200度),看近处清晰度不受影响,可以考虑看远处的时候戴眼镜,看近处时不戴。如果近视度数较深,就需要一直戴眼镜。

  误识三:护眼灯和眼保仪能缓解近视

  现在市面上很多商家打着产品能有效缓解或治疗儿童近视的旗号,向家长推销护眼灯和眼保仪,家长信以为真,并以高价购买给孩子使用。

  真相:其实,这类护眼设备对于消除眼睛疲劳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延缓近视没有根本改善作用。

  误识四:拒绝给孩子散瞳,散瞳伤眼睛

  有的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当听到医生说要散瞳检查后,就动摇了。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太小,散瞳会伤害眼睛。

  真相:散瞳药物本身的作用并不是所谓的“散瞳”,而是起另外的作用——麻痹睫状肌。如果想要测得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就要让睫状肌松弛下来。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很高,如果不散瞳,就有可能检查出过高的近视度数,或者本身无近视而检查结果表现为近视(假性近视)。

  散瞳后所产生的瞳孔散大,会产生畏光等,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家长无需担忧,只需要在散瞳后避免强光照射,不要近距离用眼即可。

  护眼从小做起:

  1.不要太早让孩子长时间阅读或长时间看电视,也不要让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玩游戏。

  2.不在昏暗的地方或是晃动的车内看书或看电视。

  3.均衡的饮食,多吃含有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

  4.阳光强烈时适当帮孩子戴上遮阳帽或太阳眼镜,避免眼睛直射眼光。

  5.定期半年左右接受一次视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