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扩瞳?:眼球屈光度=角膜弯曲度+眼球的长度+晶状体屈光度,其中角膜弯曲度和眼球的长度是由眼球的外形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在18~40岁的成人,眼球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了,这个形状是不变的。
人眼就如同照相机一样,要看清楚物体,就需要一个会聚光线的屈光系统——“镜头”。如果镜头对焦不良,则拍出的照片或者看到的东西就是模糊的。
眼球屈光度反映的是“镜头”的聚焦情况,由角膜弯曲度、眼球的长度、晶状体的屈光度3个因素组成的。即:眼球屈光度=角膜弯曲度+眼球的长度+晶状体屈光度,其中角膜弯曲度和眼球的长度是由眼球的外形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在18~40岁的成人,眼球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了,这个形状是不变的。而晶状体的屈光度却会随着我们看物体的远近距离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眼球屈光度也会随我们看的物体的距离变化而变化,使得眼球成像焦点总是落在视网膜上而获得清晰像。
调节静止时,晶状体处于最低屈光度数状态而不变化,正视眼的眼球屈光度是58.64D。当个体的眼球屈光度大于正视眼眼球屈光度时,对光的会聚力量过强,焦点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个体的屈光度与这个标准的差即为近视量。比如个体眼球屈光度为60.64,近视即估计为60.64-58.64=2D(近视200度);反之,当个体的眼球屈光度小于正视眼眼球屈光度时,对光的会聚力量不足,焦点落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视,个体的屈光度与这个标准的差即为远视量。比如个体眼球屈光度为56.64,近视即估计为56.64-58.64=-2D(远视200度)。
由于晶状体屈光度是变量,所以我们做近视的判断时,需要“晶状体去除调节,处于最低屈光度数状态”,即晶状体的屈光度不再变化。儿童由于调节力比较强,晶状体很难处于最低屈光度数的“不变化”状态,所以需要通过药物做“扩瞳、麻痹睫状肌”来强制让晶状体处于“最低屈光度数不变化”来获得准确的近视度数。